锐评
要闻
视听
图说
热线
部门
县域
数字报
看电视
听广播

您的位置:首页>聊诚评 >

聊诚评|“留量”密码从何而来

来源:聊城晚报  2024-05-31 10:15:47
A+A-
分享

  □ 张英东

  一边拍照打卡,一边盖章留念……今年“5·20”前后,青岛新晋“网红”景点——小红楼美术馆里,许多年轻人纷纷加入“盖帮”,留下关于青岛的美好回忆。

  如何吸引游客、留住游客,是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如果说,美丽的海滨景色为青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“流量”,那么,别具一格的“盖章”互动体验则为青岛收获了难能可贵的“留量”。

  长期以来,一些文旅项目和景区热衷于打造“网红”景点,通过营销造势迅速聚集人气,短期内实现游客数量的爆发式增长。然而,这种单一追求“流量”的文旅发展模式往往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体验的深度,导致“昙花一现”的现象频发。

  与“流量”相比,“留量”更侧重于游客的复游率、口碑传播以及消费转化能力。重视“留量”,意味着不仅要吸引游客前来,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愿意留下、愿意再来,甚至成为自发的宣传者。这就要求文旅产业在规划与运营中,必须注重内容创新、服务质量、文化深度和情感链接,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。

  优质的文旅产品是吸引“留量”的核心。不同于“流量”导向的快餐式消费,富含文化底蕴、创新体验的项目能激发游客深层次的情感共鸣,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陈、乌镇的戏剧节、小红楼美术馆的盖章打卡等,都是通过内容创新实现了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的转变。

  优质的旅游体验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,更在于细致入微的服务。从智慧导览、个性化定制到人性化关怀,每一处细节都能成为留住游客的关键。

  文化是文旅产业的灵魂。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,将其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中,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体验,还能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,从而提升“留量”。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,通过重现唐朝文化场景,成功吸引了全球目光,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活化。

  诚然,在文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“流量”与“留量”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相互关联、相互促进的。文旅产业的发展既要重“流量”,更要重“留量”。只有实现了“流量”与“留量”的良性互动,才能推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编辑:李明
校对:苏永乐
审核:刘 飞
相关推荐
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 |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

聊城新闻网 2006-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: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鲁)字第720号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8663509259 举报邮箱:lcxw@ethelie.net